
经常看到 Dealmoon 的运动鞋折扣帖里有人问“跑步穿哪双好?”、“这双鞋适合跑步吗?”今天就来一次性说清楚——新手跑步鞋到底该怎么选。
这篇文章汇集了我从跑步小白开始一路踩坑的经验,也有不少是身边资深跑友们总结出来的实用干货。写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如果当初有人能把这些关键点一次性讲清楚,我一定能少走很多弯路、少花很多冤枉钱。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正在跑步路上摸索的你,或是刚准备入坑的你——少踩雷、少花冤枉钱、更健康快乐的坚持跑下去 ❤️❤️
【本文内容】
- 专业跑鞋有必要吗?
- 如何知道自己是什么脚型?—— 三种常见的步态,决定你要穿哪种跑鞋!
- 新手第一双鞋应该买什么功能的?什么时候买?去哪里买?
- 专业跑鞋的大牌都有哪些?
- 哪些牌子的跑鞋最好穿?
- 一双跑鞋能穿多久?
- 彩蛋:专业跑鞋常见的关键词都是什么意思?

Q1: 专业跑鞋有必要吗?我能不能穿旅游鞋、健身鞋、篮球鞋之类的运动鞋?
不能。跑步是高频次冲击地面的运动,需要专门的鞋子来保护脚掌和膝盖等部位。不穿专业跑鞋,轻则事倍功半,重则伤筋动骨。
虽然旅游鞋、健身鞋、篮球等等看起来也属于“运动鞋”,但它们的设计和材料并不适合跑步:
- 旅游鞋主打走路舒适,鞋底通常比较厚重,支撑性差,长时间跑步容易让脚底和膝盖疲劳和受伤。
- workout的健身鞋用于力量训练,为了增强稳定性,鞋底会偏硬,灵活性也较低,不适合反复冲击性的跑步动作。
- 篮球鞋虽然强调对脚踝的保护和防扭转功能,但整体偏重,而且主要为短时间的爆发力和变向设计,不适合长时间的前进运动。
刚上路的新人脚部肌肉力量还没建立起来,如果没有专业跑鞋提供足够的缓震和支撑,很容易受伤。很多人一开始跑步动不动就膝盖疼、小腿疼、甚至跑成了足底筋膜炎、膝盖半月板磨损,除开自身跑姿可能不正确,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鞋没穿对。

Q2: 什么是脚型?如何知道自己是什么脚型?
买跑鞋外观和牌子都不是重点,最重要的是:先要知道自己的脚型(脚型=步态 gait +足弓类型 arch type)
不同步态在跑步时脚掌落地方式不同,对跑鞋的支撑和缓震需求也不同。以下是三种常见的步态,直接决定了你以后要穿哪种脚型的跑鞋:
1. 【正常足弓 / 中性步态 Normal Arch / Neutral Pronation】
大多数人都是中性步态,跑步时脚不会明显往内或外翻。
- 如何观察:看旧鞋底的磨损主要集中在前掌中间 + 脚跟稍偏外侧的位置。
- 适合的跑鞋:中性跑鞋 Neutral Running Shoes。大多数市面上的跑鞋默认是这个类型, 适合大多数跑者。
2. 【高足弓 / 内翻足 High Arch / Underpronation 或 Supination】
足弓高的人跑步时脚掌的外侧先着地,无法有效吸收冲击。长跑时容易脚踝受伤、小腿酸痛。
- 如何观察:旧鞋底的外缘磨损最严重。
- 适合的跑鞋:高缓震跑鞋 Cushioned Running Shoes。这类鞋的中底的柔软回弹性好、缓震性强。帮助吸收地面冲击,减少对膝盖的压力。
3. 【扁平足 / 外翻足 Low Arch / Overpronation】
扁平足的人足弓很低甚至塌陷,跑步时脚容易过度内旋,脚掌的内侧会承受过多的压力,容易变成膝盖内扣等各种问题。
- 如何观察:旧鞋底的内侧边缘磨损严重。
- 适合的跑鞋:稳定支撑跑鞋 Stability Running Shoes。这类跑鞋中底通常有加强支撑设计,帮助控制足弓内旋过度,保护膝盖和足弓。

Q3: 新手一开始应该买什么功能的跑鞋?什么时候买?在哪里买?
新手第一双应该买缓震效果好一点的日常慢跑鞋 daily running shoes。买鞋最好在下午或者跑步之后。最好去旗舰店里买。
新手一开始还没有建立起足部的肌肉力量和稳定性,选择一双缓震跑鞋是最科学、最稳妥的选择。切勿一开始就跟风穿竞速碳板鞋,碳板鞋虽然超轻超弹,但对脚步力量的要求也高,新手驾驭不了还很容易造成脚伤。
建议下午和傍晚买鞋是因为人的脚在一天中会轻微浮肿,尤其下午比早上略大。跑步过程中脚也会膨胀一些。所以下午试鞋更贴近你跑步时脚的真实状态。
第一双鞋最好去专业跑鞋的旗舰店买,哪怕比网上的贵一些,但是你得到的远远不止一双鞋。因为:
- 店里有专业测量设备:可以更精确测出你的脚型、尺码、着力方式等等的专业数据。
- 店里有更多选择 & 跑步机试跑体验:可以让你当场试穿比较,并且测试跑步时的脚感。
- 店员和其他跑者的建议:如果遇到其他来买鞋的跑步老手,交流一下会得到更多干货。
在你对自己的脚型与穿什么样的跑鞋舒服有一定认知以后,再转向网购跑鞋也不迟。

Q4: 专业做跑鞋的大牌都有哪些?他们的经典跑鞋系列都叫啥?
专业跑鞋是个相对成熟又不断创新的赛道。一些老牌厂商靠技术积淀站稳多年,也有不少新锐品牌在近几年快速崛起。
下面列出一些耳熟能详的品牌和每家比较经典的跑鞋系列。这些系列不是品牌的全部跑鞋,只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几款。很多品牌近年来也推出了很多新线,欢迎各位大神补充讨论:
家喻户晓的老品牌:
- 【Hoka Hoka】 - Clifton 系列、Mach 系列、Rocket 系列
- 【Brooks】 - Glycerin 系列、 Ghost系列、Adrenaline 系列
- 【Saucony】 - Triumph系列、Endophin系列、
- 【ASCIS】 - Niumbus系列、Acumulus系列、Kayano系列、Novablast系列、
- 【Nike】 - Pegasus系列、Zoom Fly系列、 Vaporfly系列、
- 【New Balance】 - FuelCell系列、Fresh Foam X系列
- 【Mizuno】 - wave rider系列
近几年的新兴品牌:
- 【On】 - Cloud Monster系列、 Cloud Runner系列、 Cloud Stratus系列、 Cloud Boom系列
- 【Lululemon】 - Beyondfeel系列、 Blissfeel系列
Q5: 哪些牌子的跑鞋最好穿?
没有最好的跑鞋,只有最适合你的跑鞋。
很多新手一上来就问:“哪个牌子最好?” 但跑鞋从来不是“一步到位”的东西。千人千脚,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网上那些“XXX是梦中情鞋”“XXX是缓震界的天花板”的测评视频,可以当个参考,但别盲从。
我自己就踩过不少“热门坑”,说三个真金白银的血泪教训:
- 第一双让我差点“试试就逝世”的跑鞋是Saucony Triumph索康尼胜利。这双鞋在国内跑圈号称“跑者商务舱”,很多大佬评测都说它是一双不会出错的缓震跑鞋。结果我闭眼入了之后,跑不了一两公里就会腿抽筋,试了好几次都不行。最后只能当作通勤走路鞋,而且走太久都不舒服。
- 盲目相信“顶级=最好”。刚开始跑步时,看到亚瑟士跑鞋介绍“Nimbus是亚瑟士跑鞋里的顶缓(顶级缓震)” 心想:顶级!那肯定是最好的了!—— 于是迫不及待买了一双,跑几次之后才沉痛领悟到:“顶缓”是没有错,但是它鞋底缓震效果对我来说过剩了、鞋面又厚,只适合大体重的人跑步穿,体重基数偏小的我穿着走路还行,长跑完全踩不动。最后只能当冬天的保暖走路鞋。
- 男友最爱的跑鞋是美津浓Wave Rider,每年出新他都会买。我开始跑步之后他也给我买,要穿情侣跑鞋。但我怎么穿都膈应,这个鞋的前掌设计卡我大脚趾,根本跑不起来。相反,我的脚非常喜欢On CloudMonster一代,他穿了却觉得“一般般”。但是,我后来把 CloudMonster 介绍给了另一位跑步六年的朋友,对方在店里试穿了之后就觉得很不错,也买了一双。
这就是跑鞋——没有绝对的“神鞋”,只有最适合自己脚型、跑姿、训练需求的鞋。
Q6:一双跑鞋能穿多久?
能穿多久不看时间,而是看“跑量”和鞋子的损耗程度。一般来说,一双跑鞋的跑步寿命在 500~800 公里。
跑鞋的中底材料会随着使用逐渐老化,虽然有时候不容易从外观上看出,但脚感会越来越“硬”。如果你每周跑3次,每次5公里,平时不穿它通勤,那么一双日常跑鞋差不多可以穿1年左右。如果训练强度大,跑量高,那么几个月就可能需要更换。我认识几个重度跑友平均月跑量都在三百公里以上,他们都是好几双跑鞋换着穿,并且每一两个月都要淘汰掉一两双。
跑鞋淘汰之后可以作为通勤走路鞋,一些品牌也支持trade-in for recycle。你可以用跑步APP或在鞋盒上写上开始日期,帮助你跟踪跑鞋的寿命。
彩蛋:热知识——专业跑鞋最常见的关键词都是什么意思?
最后科普一下最常见的几大跑鞋术语。
- 缓震、竞速、训练
- 无板、尼龙板、碳板
- 鞋面、中底、大底、港宝
按用途划分:日常、竞速、训练
- 【日常跑鞋 Daily Running Shoes】用于日常训练、健康慢跑。中底厚、脚感最软,主打舒适和保护,适合新手入门、老手恢复跑、长距离跑。
- 【竞速跑鞋 Racing Running Shoes】用于比赛和速度训练。主打轻、弹、推力强,通常会搭载碳板或尼龙板,适合有一定基础、追求速度的跑者。脚感偏硬,对脚力和跑姿要求高,不适合新手。
- 【训练跑鞋 Training Running Shoes】这是近年来才逐渐被单独划分出来的一类,介于缓震和竞速之间,兼顾保护和响应,适合有一定跑量的跑者进行节奏跑、间歇跑或长距离训练。中底适中,脚感稳,不软不硬,是从新手过渡到进阶的选择。
按中底结构:无板、尼龙板、碳板
- 【无板 No Plate】很多缓震鞋的中底都是无板设计。没有板材的介入,中底更柔软自然,适合慢跑、日常跑,对脚力要求低,保护性好,适合新手和健康跑者。
- 【尼龙板 Nylon Plate】多见于训练跑鞋的中底,比碳板软,提供一定支撑和推进力,但更容易控制,适合进阶跑者或想感受“板鞋”又怕碳板太激进的人。
- 【碳板 Carbon Plate】竞速鞋标配,推力最强,适合速度训练或比赛使用。会带来明显的“弹射感”,但对脚踝稳定性和脚底板的力量要求高,不推荐新手一上来就穿。
按跑鞋结构:鞋面、中底、大底、港宝
- 鞋面 Upper :就是包住脚背那一层,决定透气性和贴合度。现在很多用工程网布或针织面料,既轻又透气。
- 中底 Midsole :最关键的缓震结构,决定了脚感和保护力。很多品牌会用自己研发的泡棉,比如Nike的ZoomX、HOKA的CMEVA、ASICS的FF Blast等。
- 大底/外底 Outsole:最下面接触地面的橡胶层,决定耐磨性和抓地力。大底分布设计会影响你跑步时的稳定感。
- 港宝 Heel Counter:藏在鞋后跟里的硬质支撑结构,用来稳定脚踝、防止跟部左右晃动,对保护跑姿很重要。
专业跑鞋的每一个设计细节,背后都有它的科学原理,但新手不用全懂,先学会分清类型和功能,避免踩雷就已经很棒了❤️❤️

感谢你耐心的看到最后❤️❤️
我的更多跑步笔记请看我主页的跑步收藏夹❤️❤️
Hoka One One Asics 爱世克斯 Brooks 布鲁克斯 Saucony 圣康尼 Nike 耐克 New Balance 新百伦 Mizuno 美津浓 lululemon 露露乐檬 ON
君君提示:你也可以发布优质内容,点此查看详情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北美省钱快报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长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对文中观点有不同见解,省钱快报欢迎您的投稿。
最新评论 9
:必须收藏!!!
:谢谢
希望对你有帮助![[比心]](/assets/emoji/comment-emoji/dm_bixin@2x.png?v=1)
![[比心]](/assets/emoji/comment-emoji/dm_bixin@2x.png?v=1)
:写得太好啦!![[赞]](/assets/emoji/comment-emoji/dm_zan@2x.png?v=1)
![[赞]](/assets/emoji/comment-emoji/dm_zan@2x.png?v=1)
:谢谢
希望能帮到大家
:我这就去跟Nike对线问他们门店为什么没有Hoka那种专业测量设备
:哈哈哈哈![[笑哭]](/assets/emoji/comment-emoji/dm_xiaoku@2x.png?v=1)
我感觉可能因为耐克阿迪不是只做跑步的东西。我看我们这里Hoka Saucony 亚瑟士啥的旗舰店里都有这样的仪器的
回复 @深夜里有阳光:Saucony这个牌子的鞋,每次我都看着觉得很好看,但试穿找不到合适的鞋型,然后一看网上还挺火,尤其original,一鞋难求。
:赞
:
谢谢,希望能帮到你![[呲牙]](/assets/emoji/comment-emoji/dm_ciya@2x.png?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