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非得拍成 “伪纪录”才有市场?

纪录片非得拍成 “伪纪录”才有市场?

剧好看
剧好看
294 浏览

今年赵婷凭借《无依之地》成为第一个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的华人女导演,举国欢庆。影片也因为弗兰西斯的精湛表演拿下最佳女主。但我看的时候控制不住地出戏。和一群素人演员站在一起的弗兰西斯,不管多卖力地试图成为一名”游牧人”,我看到的都只是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大明星。影片中最有意思的角色都是素人,反倒是弗兰西斯扮演的Fern, 过于平面化。作为一个擅长田野调查的导演,赵婷为什么不能踏实地拍一部传统纪录片呢?

原因在于,如今的国际独立电影市场,若没有一张有辨识度的脸,影片前期面临拉不到钱,后期也多只有在电影节上小范围放映的份,发行上更是重重遇阻。

明星效应与保持素人卡斯团队之间的取舍从来都非易事,而赵婷远不是第一个遇到这一困境的导演。 早在赵婷开始构思《无依之地》十年前,国内便早有了类似的探索。还记得2008年贾樟柯那部入围戛纳金棕榈奖的影片《二十四城记》么?影片通过一系列访谈,讲述了关于成都老军工厂——402厂的没落以及下岗工人的命运。

 

《二十四城记》拍摄时导演团队采访了130多名工人,拍摄形式以采访为主,但为什么最后分类却是剧情片?看看这些面庞,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识?

他们出场时左下角会打出工人的名字。吕丽萍和陈冲什么成了军工厂工人了?因为是随意刷到的,没看剧情简介的我开始看片时,一瞬间还想,怎么这些工人一个比一个有明星相!?原谅我脸盲,我着实困惑了有二十多分钟,才发现原来这些不是真访谈,他们是照着剧本在演戏,演得那叫一声情并茂,我一开始也跟着感动得眼泪在眼眶打转。但当我发现原来都是剧本在演戏时,遏制不住有股被欺骗感。那影片最开始的三个工人又是谁?他们也是在演戏?谁说的是真实的故事?谁的又是篡改的?

《二十四城记》打破纪录片传统,使用职业演员假扮工厂工人。导演的解释是, “原始采访过于冗长,不适合影片播放……虽然是假扮工人,但故事都是真实的”。

这种 “真实”,是否等同于剧情片前面的 “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一个意思呢? 纪录片区别于剧情片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真实性”,这种操作,是否是一种亵渎?还是我思想太过保守?

最终影片只选取了八位受访人,其中四位由专业演员饰演——陈冲、陈建斌、赵涛、吕丽萍;联合另外四位素人,影片讲述了关于逝去的故事:逝去的孩子、青春、爱情、故乡,还有奋斗目标。镜头上,访谈一气呵成,几乎没有剪辑;也许正是为了追求这种效果,贾导最初才选择了启用职业演员?

曾经觉得,纪录片中真实之可贵,断不是通过启用明星便可替换的。虚构与纪实一经混淆,作为观众不知该如何投入,禁不住对所有的叙事产生怀疑与不信任,极影响观感。然而当我接受了这一 “伪纪录片”形式之后,不得不承认,几位演员演技醇熟,用尽办法将表演痕迹掩饰得几乎天衣无缝,一方面赞叹其演技,另一方面佩服贾导指导演员的功力。

该片追求的本非绝对真实——《二十四城记》表面上讲的是成都420工厂的没落,实则是代表了分布在大江南北几万个有着类似经历的前军工厂工人的过去,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贾樟柯能够逆着时代潮流,避开叫座的商业片题材,去记录这段新中国过渡期几乎被人遗忘的历史,不仅是在履行艺术家记录时代变迁的使命,也是在寻求纪录片视听语言上的突破,无怪乎它能挺进2008年的戛纳电影节。

https://www.xumo.tv/channel/9999779/jubao?v=XM0VG4HKMS2D1E&p=32970

君君提示:你也可以写原创长文章,点此查看详情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北美省钱快报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长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对文中观点有不同见解,省钱快报欢迎您的投稿。

294 0 0 0
 
剧好看
剧好看 1
  • 长文章

  • 笔记

  • 粉丝

扫码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