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疾病控制中心的数据,自4月以来,纽约州已有30人感染了食物寄生虫。
经证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佐治亚州和阿拉巴马州的疫情追溯到一批受污染的西兰花。

官员说,纽约的爆发是一种名为Cyclospora的单细胞寄生虫感染的更广泛趋势的一部分,这种寄生虫最近在22个州致使200多人患病。
自此症病情爆发以来,(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疾病。)已有30人因环孢子虫病住院了 -
科学家们仍在寻找此病情的源头。

环孢子虫通常通过被粪便污染的食物传播,最常见的是新鲜农产品。
它会导致腹泻、胃痉挛、腹胀、恶心和疲劳。
大多数病例的症状出现于6月中旬至7月初,这种疾病不大可能出现人际传播。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暂不清楚此次疫情暴发原因及确切的病源体。环孢子虫病人传人机会不大。
因此跨州运输的生鲜蔬菜成为重大嫌疑对象。
虽然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佐治亚州和阿拉巴马州的疫情追溯到一批受污染的西兰花。
但官员们表示,其他州的来源可能不同,并且“目前没有迹象表明西兰花仍然是疾病来源。
西兰花的营养价值较为丰富,可以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还可以促进胃肠道消化和吸收,适量食用有助于身体健康。

西兰花属于十字花科的蔬菜,里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以及黄酮类物质,适量食用可以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为日常活动提供能量。

西兰花里面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对于胃肠道蠕动起到促进的作用,能够加速肠道内食物的分解和吸收,预防和改善患者便秘的现象。

什么是环孢子虫?

环孢子虫是单细胞寄生虫,由于体积微小,需要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环孢子虫的卵囊具有的较强抵抗力,蔬菜、水果消毒剂常用的浓度不能将其杀灭,零下20℃一天或者60℃时才能失去活力。
环孢子虫的传播途径就是经水源或水果、蔬菜等食物传播。如果沙拉中的蔬菜或水果被污染,那么食用被污染的沙拉也会患环孢子虫病。

什么是环孢子虫病?
环孢子虫病是由一种罕见的单细胞寄生虫引发的肠胃疾病。这是一种可引起的腹泻的贝氏等孢子球虫或环孢子虫(Cyclospora cayetanen-sis)感染。
消费者会因食用受环孢子虫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这种疾病,其症状包括腹泻、呕吐、高烧等,如不及时治疗,病症会持续数天甚至一个月,对婴幼儿可能危及生命。
孢子虫病大多数免疫系统健全的人即便没有治疗,也可自行恢复健康,只是疾病可能持续几天至一个月或更长时间。健康状况不佳或免疫功能低的人患严重或长期疾病的风险可能更高。

建议食用者提高防范意识,勤洗手、消毒食品用具,对那些预先包装好的水果和蔬菜也要彻底清洗,减少被寄生虫感染的机会。
君君提示:你也可以发布优质内容,点此查看详情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北美省钱快报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长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对文中观点有不同见解,省钱快报欢迎您的投稿。
最新评论 24
:西兰花和头确实容易藏各种脏东西,我都做熟吃,谢谢牛牛撰文提供详情
:恩不能等事情发生了再防范,就晚了
:这个有时候洗不太干净,一定要过开水煮一下😀
:是的,为了饮食安全
:可怕😱
:不要生吃沙拉西蓝花
:西兰花真的要仔细,很多老外都直接生吃,太危险了![[捂脸哭]](/assets/emoji/comment-emoji/dm_wulianku@2x.png?v=1)
回复 @蜗牛也是牛哟:是的,没国内的好吃,Trader Joe’s 的还可以
回复 @蜗牛也是牛哟:是的,更喜欢花椰菜,台山花菜![[偷笑]](/assets/emoji/comment-emoji/dm_touxiao@2x.png?v=1)
![[偷笑]](/assets/emoji/comment-emoji/dm_touxiao@2x.png?v=1)
:刚刚洗了花菜…我都是用面粉洗,应该没事吧
:可以了,不要生吃
:我先用盐水泡 然后开水焯一下再炒
:同是,一定会盐水泡,这样安全
:看来还是得用水焯一遍
:要得,而且过个油,高温杀杀
:现在除了番茄 🍅 ,蔬菜都只敢吃熟的了![[偷笑]](/assets/emoji/comment-emoji/dm_touxiao@2x.png?v=1)
![[惊喜]](/assets/emoji/comment-emoji/dm_jingxi@2x.png?v=1)
回复 @Lulu的公园:那番茄 🍅 炒鸡蛋咋说呢![[偷笑]](/assets/emoji/comment-emoji/dm_touxiao@2x.png?v=1)
![[飞吻]](/assets/emoji/comment-emoji/dm_feiwen@2x.png?v=1)
![[惊喜]](/assets/emoji/comment-emoji/dm_jingxi@2x.png?v=1)
回复 @康尼:是的,西红柿属于水果![[偷笑]](/assets/emoji/comment-emoji/dm_touxiao@2x.png?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