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述价格均为人民币价
2025年首款主流价位14英寸“小钢炮”标杆机,
华硕天选Air 2025,ta来了。
全新的天选Air 2025,
首发给了3个版本,分别如下
华硕天选Air 2025
R7 H 260 / RTX 5060 / 32GB / 1TB /
14”2.5K 100%sRGB 165Hz 400nits / 月光银
首发国补后7599,返E卡500后到手7099
AI 7 H 350 / RTX 5060 / 32GB / 1TB /
14”2.5K 100%sRGB 165Hz 400nits / 日蚀灰
首发国补后7759,返E卡500后到手7259
AI 7 H 350 / RTX 5060 / 32GB / 1TB /
14”2.5K 100%sRGB 165Hz 400nits / 月光银
首发国补后7999,返E卡500后到手7499
详细配置我也整理好了,你可以参考。
那么,问题来了?
这天选Air 2025,ta升级了啥?首发怎么选更合适?
去年7月,华硕推出了天选Air 2024
AMD锐龙处理器 + 独立显卡 + 14英寸便携尺寸的组合,
主打小尺寸高性能独显轻薄本,也就是“小钢炮”机型。
彼时,这个产品一经推出就挺火,
原因很简单,
这个赛道本来对手就少,
然后比天选Air 14更好的同类型机子,普遍更贵或者得万元起,
而天选Air当时RTX 4060 + 16GB内存版,7999就能到手,
产品力与性价比还是蛮亮眼的。
现在,
华硕又推出了天选Air 2025
模具还是2024同款,但部分细节配置做了更新升级,
叠加国补与首发套路后,到手价更低了。
具体来说,
CPU方面
R7 H 260,ZEN4架构CPU,8核16线程,本质上是R7 8845H改名,这样来看,CPU如升,
AMD这个改名的招数真的是,越改越逆天,一般人那看了是真迷糊。
新增AI 7 H 350版本,去掉了AI 9 HX 370版本。
Ryzen AI 7 H 350,
是AMD Ryzen AI 300系列Krackan Point的一员,ZEN 5架构CPU,8核16线程,
L3缓存16MB,TDP 28W,
集成GPU是RDNA 3.5架构的Radeon 860M,性能还可以的,
但对于已有RTX 5060 GPU的天选Air 2025来说,这Radeon 860M存在感就很弱了。
相比于更加昂贵的Ryzen AI 9 HX 370,
AI 7 H 350成本就要明显更好一些,也有助于拉低售价,
我觉得可以将其看作是ZEN 5版的R7 H 260
GPU方面
笔记本RTX 5060
8GB GDDR7显存,满功耗是115W,性能可以看作是DLSS 4版本的RTX 4070,
天选Air 2025在14英寸的相对轻薄的机身里实现了显卡110W性能释放,比2024款又提高了10W,和115W满功耗的相比,不能说没差距,但也是伯仲之间就是了。
当然,实际使用时,受限于机身尺寸与解热能力,峰值性能还是无法和满功耗的常规游戏本比。
整机性能释放方面
天选Air 2025通过手动模式可以提高到整机130W,
上一代最高也就是到120W,在模具不变的情况下,调校更激进了。
对于性能焦虑玩家来说,多少是个安慰。
要特别注意的是,首发这几个RTX 5060的配置,
都是32GB + 1TB,一步到位,这样也不用纠结板载内存的事情了。
如果觉得硬盘容量不够,这机子别看就14英寸机身,实际ta有2个M.2 2280硬盘位,
出厂占用一个,还可以自己手动加装一块固态硬盘,扩容更经济。
最后就是关键的价格了,
现在华硕发布新机都有个套路,
首发在国补价格基础上,会额外给大额E卡(或类似抵现权益)。
如果你只看国补价,
虽然价格整体依然比2024款低,但看上去就是正常价,
然而,一旦你把这个大额E卡加上,
横向比较一圈,会发现,
ta这个到手价,性价比卡的很准,
刚好卡在同类型产品,一线守门员的位置上。
华硕天选Air 2025
国补+返大额E卡后,最低到手价大约7100起
比目前首发性价比极高的常规形态的16GB内存 + RTX5060的天选6或天选6 Pro锐龙版也就贵了几百块,这么一看,14英寸小钢炮,暂时同配置独此一家,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另外,
ZEN 5的AI 7 H 350比ZEN 4的R7 H 260贵一点,
这个有性能与成本差距,看自己预算考虑就是了。
同配置仅颜色不同时,月光白要贵一点,行业普遍如此,看自己接受度喽。
这里是巅峰玩家,咱们下期见。